第二天,天刚一亮,知府大人便将家人送出了城,看着大队护卫簇拥着马车渐渐远去,知府大人蔚然一叹地转过了身去。家人可以离开,但他不能。作为一方主官,守土有责。敦煌城上的日月旗还在,他就还在。敦煌被攻陷,他也就必须“一死已报君王了”。
知府大人还没进城呢,就再一次看到大批马车蜂拥着向着城门而来。知府大人苦笑一声,看来敦煌城里聪明人着实不少啊!有向着鸣沙山而去,毕竟那里有道家神仙,也有向着东边而去的。那里有嘉峪关,进了嘉峪关便有了安全保证。
敦煌知府衙门的大堂里,知府衙门的属官们济济一堂。山雨欲来风满楼,作为一群老官油子,谁的“狗鼻子”不是贼灵贼灵的?原本以为浑浑噩噩能过一天是一天,他走之后,哪管它洪水滔天。没想到昨夜一夜神迹降临,汉人们欢心鼓舞,开始有了底气跟天神教民们一争长短了,而那些平日里横行惯了的天神教民们岂会善罢甘休?
“哎~那位神仙也是,没事来这敦煌干什么?还嫌这里不够乱吗?他是神仙,神通广大,法力无边。可有想过这敦煌城里的百姓一旦被煽动起来,那些天神教民岂肯干休?”敦煌推官康大人是满腹牢骚地发泄道。说起来他也是流官,跟知府一样,也是任满将离的时候,只可惜偏偏就这时候来这么一出,心里怎么会没火气。
推官话一出口,满大堂鸦雀无声。推官刚开始还有点不明白状况,可一看见知府大人满脸铁青,诸位同僚那满眼嫌弃的目光,脸色“刷”地就白了。
在这里可都是汉官,大部分可能都在昨晚亲眼见证了“神仙”法力无边地一幕之后,虔诚信奉道尊了的。哪怕不为了修仙成道,也希望死后,能得福报。没看见昨晚,神仙只渡华夏之民往生,只渡道门之人往生极乐么?这时候恐怕都想着如何向那位“神仙”表达自己的“虔诚”吧?
“啪!”知府大人满腔怒火,一手重重地拍在了桌案上,震的上面的茶盏都快跳翻了。
“身为大明朝廷命官,全无一点担当。事情还未发生,先想着推衍塞责,你是何居心?圣人犹言:华夷之辨。你也算饱读圣贤之书了,可曾明白这是道统之争?若无鸣沙山上神仙显圣,我等浑浑噩噩,不出百年,这里必定檀腥满地,不复汉民寸土了!“知府大人喝道。
其实个中道理,大家谁不明白。城里汉民势弱,天神之名强势。各任官员为求平安,一味压制汉民,偏袒他族。无论为求自保,还是种种”特权“,无数汉民迁走,无数汉民抛弃祖宗神明,皈依天神之教。长此以往,这是还是华夏之土,大明之疆吗?只是知易行难,又有几个当官的不是只为自己前程考虑,一年又一年,积重难返之下,后来者更是有心无力,或者干脆随波逐流,睁只眼,闭只眼了,反正大明江山又不是他们家的。
”康大人若担忧城中生乱,可以挂印而去,我等绝不会强人所难。不过今日之事,本官定会一五一十上报朝廷。所有责任本官一力承担。“知府大人发完火,又回复了慢条斯理的语气说道。
知府大人语气虽然柔和,可听在这位康大人的耳里,却犹如雷霆。康大人一时间面无血色,走也不是,不走也不是。凄凄惶惶地望向了诸位同僚,看着在座所有官员纷纷对着他的恳求撇开脸去,哪会不知道自己今天算完了?
求情无果,这位知府衙门的推官自知今日算是成了那只被杀掉的鸡了,成了被诸位同僚和上官们送给那位鸣沙山“神仙”的“见面礼”了。一股愤懑之气冲天而起。索性撕破了脸冷笑道:“本官也是朝廷命官,你们不经朝廷,休想罢免于我。若是此地平安就罢了,若是城中真的大乱一起,你们诸位恐怕都将玉石俱焚。休言本官到时候看诸位笑话了。”
康推官拂袖而去,知府衙门花厅里一阵沉默。知府大人还没说话,这会府丞大人难得和知府大人站在了一边,嗤笑道: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!”
花厅里诸位官员闻听,立刻将目光转向了那位平日里除了跟知府大人唱反调,啥事不管的府丞大人很是不解此话从何讲起?
“他们全家不久前已经皈依天神了,只是恐为士林不容,不与外人讲起罢了!”府丞大人解释道。
“不好,那家伙肯定去通风报信了!”知府大人突然回过神来失声道。
“许典吏立刻组织三班衙役巡视全城,一旦事情不对,立刻来报”知府大人立刻吩咐道。
“府丞大人立刻通知城内士绅,马上召集大家出钱出人,对内弹压,对外守御。直到朝廷兵马到达”
“其余人等,立刻盘点府库,组织汉民巡逻,发放武器,有敢作乱者,可以先抓起来,若是拒捕,可以当场斩首。本官会将此事上奏朝廷,说明利害.事关道门,当今太后,皇上,还有国师可都信奉三清的,定不会置之不理,大家但请安心.本官去会一会本城天神教首领,看看能不能化干戈为玉帛,大家以和为贵.“知府大人安排完,满堂官员纷纷点头,领命而去.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