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一晃,来到了七月末。
夏景行这天来到了好运餐厅,邱志义见面第一句就关心的问道:“景行,你这脸色好像不太对啊?”
“有吗?”
邱志义重重点头,表情凝重道:“等会儿我给你打包几道药膳的材料,你拿回去补补气血,工作归工作,你还是要多注意身体。
身体养好了,才能工作的更久、更有劲儿!”
夏景行没有吭声,无声的接受了对方的这番好意。
最近半个月的遭遇,让他彻底明白了什么叫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故事还要从他给洋妞准备的那十几套衣服开始说起,头几天还感觉挺刺激的,什么女王装、护士装、警服……应有尽有。
后面就有些吃不消了。
克里斯汀娜自从生了孩子,感觉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,胃口大的惊人。
没办法,自家的地不能让她荒着啊,苦点累点,也只能天天都耕啊!
有些事不足为外人道也!
邱志义看破不说破,笑呵呵的把夏景行领到了自己的办公室。
两人闲聊了一阵,就把话题转移到了餐厅和外卖身上。
“餐厅遇到开店瓶颈了,新开的两家店生意都不是特别的好,不过其他六家店还行,虽然营业额较巅峰期有所下滑,但还过得去。”
说到这,邱志义眼里满是担忧,短短几年时间,他在美国连开了八家中餐厅,俨然新一代美国中餐连锁新贵,还因此而登上旧金山的华人报纸。
但较真起来,他开八家餐厅的钱一部分来自于前期经营餐厅的盈利,另有一部分属于亲戚集资。
虽说生意黄了,亲戚也不会责怪他,但他自己心里肯定会过意不去。
所以,看着原本蒸蒸日上的生意渐渐出现颓势,他心里很是着急,干脆把在家带孩子的夏景行请来了,打算让夏景行给他把把脉,出出主意。
夏景行对好运餐厅的事很是上心,一接到电话便立马赶了过来。
一半是出于老兄弟之间的友谊,一半是为了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好运餐厅的外卖业务变化。
桌上有一叠炸花生米,夏景行一边听着邱志义讲述情况,一边不停地往嘴里扔花生米。
听完邱志义的话,夏景行咀嚼着花生米说道:“我之前就跟你说过,好运餐厅定位不清晰!”
邱志义点头,苦笑道:“我知道,你是说我们既不像华馆那样走高端中餐路线,也不像熊猫快餐那样走中低端路线、标准化。
认真计较,我们应该是介于他们中间的中端中餐。”
“其实这些问题你都知道,中端就意味着没有特色,没法打造品牌并进行传播。”
邱志义笑了笑,“其实我们还是有品牌的,因为承包了脸书的员工餐,我们在硅谷这一片小有名气。
我们在脸书开通的公共账号,已经有好几百万关注者了。”
夏景行点头,“但也止步于此了,不想点其他办法,很难将这些东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营业额。”
邱志义叹气:“是啊,我有时候都在想,是不是自己太贪心了,有个十家八家店还不满足,还想要做成一个大型餐饮连锁品牌。”
夏景行摇头,“别这样说,有追求是好事!”
“可是自身能耐有限啊,控不住更大的局面。”
夏景行笑道:“那你还找我过来出谋划策?邱哥,别事业越做做大,就越不从心了。”
邱志义坦然承认道:“你说得对,是有点口里不一,我其实还是想把生意做大的。”
“这不就结了!觉得扩张艰难,甚至生意还开始萎缩,急于改变现状,并愿意为之付出代价,这是不是你此刻的真实想法?”
“对,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夏景行沉吟片刻,开口说道:“说实话,搞餐饮,我也是个弱鸡,纯粹的外行人士。”
“可别这么说,我觉得一行通,行行通,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共通之处。”
夏景行笑了一下,“这只是表象,真的什么都不懂就往里跳,死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的。”
“为今之计,只有一个办法,在外卖业务上面花功夫。”
仿佛早就知道夏景行会这样说一样,邱志义答道:“外卖业务我们遵照你的建议,搭建了网站和外卖订单处理系统,还与耶尔普和脸书展开合作获取流量,给外卖配送员配备了PAD……
效果有,但是始终无法形成主流,外卖业务在营业额中占比不高,大头还是堂食业务。”
夏景行说道:“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,你们的外卖流程,从推广网站到接单、派单,都需要再不断优化环节,提高配送时效。”
“具体实施起来还是难啊!”邱志义感慨,“毕竟外卖业务始终不是主流,餐厅很难去投入更多资源建设。”
夏景行笑道:“你说的虽是实情,但在我看来,这些难题必须去克服,因为好运餐厅的破局点就落在了外卖业务身上。
目前外卖业务构不成主流,那是因为智能手机还不够普及,当未来的手机可以像电脑那样随时下外卖订单,你想想会有什么样的效果?”
邱志义倒吸了一口凉气,“如果真有那么一天,外卖业务可能会反超堂食,体量是现在的五倍甚至是十倍。”
“所以,你一方面需要耐心等待,趁这个时间窗口,多在菜品质量上下功夫。
另外一方面,大力开拓外卖业务,抢占先机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