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箭、飞行汽车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新能源汽车、半导体……
李光南突然感觉有些不太对劲,立马掐指一算,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,因为他发现复兴工业这摊子铺得过于大了一点啊!
原本还很高兴的心情荡然无存了,他非常不忍,也不希望看到复兴工业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。
他再三思考和犹豫后,还是决定开口提醒一番:“夏总,我说句不当说的话。
目前集团的资金流很紧张,进项虽不少,但花出去的更多。
大规模盈利的业务只有消费电子,或者更具体一点,复兴手机通过高定价在年销量只有几百万部的时候就实现了盈利。
可这些盈利又都投入新手机、新产品的研发当中了,无法给集团输血。
智能家电和能源事业群虽然较前两年已经扭亏为盈,但盈利规模都不大。
且智能家电事业群一直在增持旗下各家家电上市公司的股票,而能源事业群则进军了光伏领域和动力电池领域。
这两大事业群想要保持高速发展,接下来可能还需要集团在财务上面提供一定支持。
航空航天、云与智慧这两大事业群和半导体子集团、复兴中国研究院就不说了,基本还处于研发投入状态。
除了大疆取得一定销量成绩以外,暂时还没有其他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投向市场,因此也就没办法取得营收。
半导体子集团新增加了华芯国际这名新成员,亏损变得更加严重了。
顺驰地产开发的地产项目全部自用,不对外进行销售,因此也没法形成太多的盈利。
复兴汽车处于研发阶段,未来几年都看不到盈利的可能。
复兴商城只销售我们自家的产品,规模较小,可暂时忽略其亏损……”
包括夏景行在内,一众高管都认真地聆听着李光南对于集团“一团一院三司五事业群”的评价。
李光南是个闲不住的人,对国产科技事业的发展尤其上心。
他担任复兴工业集团的顾问和董事后,一直奔波于大江南北,去各所大学做汇报演讲,号召有志青年投身科技事业。
此外,他也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,一直密切关注着复兴工业的各个产业发展。
此时说起复兴工业内部存在的问题,那绝对是有的放矢,没有半句错漏。
连夏景行都挠了挠后脑勺,连他一时间都没意识到,不知不觉中,复兴工业已经进军了这么多产业领域。
“复兴工业整个集团,今年的研发投入高达一百多亿,研发投入强度、绝对值在国内民营企业中绝对排的上第一,比一向以高研发投入着称的菊花厂还要强一线。”
李光南望着夏景行,叹了口气,“我建议我们的步子不要迈得太快了,缓一缓比较好。
等一个事业群开始拥有自我造血功能了,我们再去开辟下一个新战场,步步为营。
现在集团拥有几十家一、二级子公司,麾下聚集数万名研发工程师,几十个前沿科技项目同时开工……
确实显得有那么一点点过于着急了,容易给公司造成财务压力。
当然了,我也不是反对追踪跟进前沿科技技术,只是节奏最好调整一下,循序渐进慢慢来,把每一步都走稳当了。”
在场的数十名高管暗暗点头,李院士的这番话正是他们想说的话。
可由于夏景行人经常不在公司,加上夏景行威望和位置太高了,他们不敢谏言。
而李光南与他们不同,既是德高望重的院士,又是公司董事,年纪也摆在那放着。
由他站出来开这个口,比他们这帮下属单独去找大老板夏景行建言献策要好很多,老板可能也听得进去一些。
想到这,所有人都默默地把目光投向了夏景行,想看看夏总听到这番话是个什么表情和反应。
愤怒?幡然醒悟?不为所动?
他们发现自己等人全都猜错了,夏景行表现得很是平静,丝毫没有因为李光南的话而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。
夏景行嘴角微微勾起,李院士为人比较刚直,所以说话容易得罪人。
但是他可没有某些人那么小心眼儿。
他没有答话,只是暼了邓元鋆一眼,给其递了一个眼神。
邓元鋆会意,立马代替老板回答道:“李院士说得十分在理,我作为集团的首席财务官,非常清楚集团的财务情况。
我们集团现在是大则大矣,却大而不强。
各个事业群、子集团、研究院,远的成立还不到三年时间,近的今年才成立。
我们现在没有自己的技术优势,只能逼自己一把,拼命地进行追赶。
资金方面,其实不是什么大的问题,因为夏总一直在给集团注资,这么些年,从未停止过!”
李光南点头道:“这我知道!这几年,前前后后,夏总一共在复兴工业集团身上砸了几百亿人民币,其中包括收购和后续注资。
可话又说回来,咱们集团现在一年研发投入一百多亿,亏损数字比这还大。
要做好研发规划啊,不能因为贪快而忽略了风险。”
李光南没再往下说,因为下面的话就有些不好听了。
考虑到夏景行总共也就千把亿人民币的身价,哪怕真如民间传闻的那样,那一千亿身价全是实打实的现金。
可继续照这么一个折腾法,三年时间就会全部吸干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