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昊说的两位信使,正是董天章和杨来祯这两位官商。
董、杨二位是苏昊初进京城的时候就结识的商人。他们之间算是不打不相识,在苏昊把他们收拾了一番之后,双方握手言和,非但没有结下仇怨,反而成了生意上的盟友。在太监李龙的撮合下,苏昊、李龙加上董、杨二位联合在北直隶开了几个大煤矿和大铁矿,挣了不少钱。苏昊在京郊建的工厂,也有董、杨二位的股份,在产品销售方面,董、杨二位的门路是苏昊望尘莫及的。
据李龙向苏昊透露的信息,董天章的靠山是吏部侍郎周惟安,杨来祯的靠山则是忠勇侯庄弥高,他们属于典型的官僚买办。而据李贽的说法,每个朝廷重臣的后面,都有一些替他们经商挣钱的经纪人。官商勾结这种事情,在明朝官场上是公开的秘密,大臣们之间可以互相进行政治攻击,但一般不会破坏别人的生意,甚至于有时候朝堂上打得不可开交,恨不得你死我活,私下里却还联手做买卖,共同发财。
这一次,借着给苏昊送军火的机会,董天章和杨来祯二人来到了宁夏城,其实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商机。苏昊在信中谈到了有关煤矿和暖棚之类的事情,让这二人感到有机可趁。
二人刚刚到宁夏的时候,苏昊忙着和李如松合作攻城,没有时间去陪他们。等到苏昊腾出手来,却发现这二位在宁夏城混得如鱼得水,比他这个副总兵还有市场。
“二位这些天忙啥呢?”苏昊在宁夏城的临时住所会见董、杨二人,一见面就笑呵呵地对他们问道。
董天章笑道:“苏总兵忙国家大事,我和诏伯不敢打搅,也就顺便忙点生意上的事情,都是上不了台面的。不过,这几日忙活下来,倒也替苏总兵弄到了几万两银子,算是不虚此行吧。”
“什么买卖这么赚钱?”苏昊一愣,他的生意和董、杨二位是合作关系,董天章说替他挣到了几万两银子,就意味着董、杨二人也挣到了相应数量的银子,这得是多大的一笔买卖啊。
杨来祯道:“其实也没什么,辽东的李总兵找到我们兄弟二人,说想采办一些勘舆营这样的火炮、手雷和火枪。这件事苏总兵过去也跟我们交代过的,我们就按苏总兵说的价钱,加了几成,结果李总兵二话没说,就答应了。”
苏昊在京郊建的工厂,生产望远镜、化妆镜、高锰钢刀具和盔甲等物,还生产各种火器。前者是可以直接上市场交易的,后者则只能针对军方进行销售。苏昊要装备勘舆营,需要大量的投入,因此必须把工厂的出产销售出去。在此之前,苏昊曾经委托董、杨二人帮忙联系各地的军镇,销售苏氏工厂的火器,价格方面的事情,也是事先就已经约定过的。
作为寻常的商家,生产火器就属于犯禁的事情,更不用说公然销售。但苏氏工厂是有万历的股份在内的,加上董、杨二人在朝中也有深厚的背景,所以做这些军火贸易并没有什么问题。在此前,董、杨二人也曾销售出去一些火炮、火枪之类,但销量很小,这一次,看来他们是逮着一个冤大头了。
“李总兵目睹了苏总兵大破宁夏城的盛况,对于咱们的火器爱不释手。我和亭也找到李总兵门上,说能够提供一模一样的火器,李总兵当即就表示要40门火炮,1000支燧发枪,还有子弹、炮弹若干,林林总总,算下来十几万两的额度呢。”杨来祯向苏昊解释道。
“这个李总兵,可真是有钱人啊。”苏昊感慨道。
这一次苏昊助李如松破宁夏城,说好不与李如松争功,但需要李如松出钱补偿火器的损耗。李如松痛快地给了苏昊十万两银子,从苏昊手里买到了破宁夏城的首功。苏昊没有想到的是,在打完这一仗之后,李如松竟然还会再花十几万两银子,购置各种火器,如果不是有钱人,哪有这么大的魄力。
“苏总兵,李总兵那边虽然提出了这个要求,可是我和诏伯并没有马上答应他,主要是还要听听苏总兵的意思。”董天章说道。
苏昊诧异道:“你们要听我的什么意思?莫非你是担心我们的工厂一时生产不出这么多火器吗?”
“这倒不是。”董天章道,“我跟李总兵说了,他要的量太大,我们只能分批提供给他。他也答应了,说全部货品两年之内交付就行了。”
“那你们担心什么?”苏昊问道。
董天章道:“董某听说,这一次苏总兵凭火器破敌,功劳不小。这火器乃是咱们勘舆营的看家宝贝,若是大量卖给李总兵,日后他岂不是要与苏总兵争功了?”
“这……这个倒是无妨。”苏昊张口结舌,他万万没想到董天章竟然会替他想到这一步,他理了理思绪,对董、杨二人正色道:
“二位掌柜,咱们合作也两年了,苏昊的心思你们还不了解吗?我不是敝帚自珍之人,李总兵采购这些火器,也是用于戍边,这是好事,我们应当支持。至于说争功,我还真不担心。这个世界上能建功立业的地方多得很,我只希望大家都能够立功才好。”
其实,苏昊还有其他的话没有说。作为一名穿越者,他知道日后大明最大的外敌正是辽东的建州女真。如果李如松获得这些先进火器之后,能够一举把奴尔哈赤给平定了,替大明消除一个祸患,那可就太好了。这样的事情,他是没法对这两个商人说的,他在心里琢磨着,是否能够找个机会去向李如松说道说道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